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提供学术支持

卒中患者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2011年04月26日21:21 来源:好医生网站

  卒中患者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南京鼓楼医院徐运教授访谈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徐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在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中,究竟是升高HDL-C带来的益处大还是降低LDL-C带来的益处大?

徐运教授:由于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降低LDL-C,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事件,因此国内外指南都推荐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LDL-C。但是临床上往往在早期的时候,HDL-C就开始降低了,但多数人只关注LDC-C很少人去关注HDL-C。在后期甚至不少已经发生卒中了,发现LDL-C也已经升高,这时候大家都积极地去降低LDL-C。因此如果我们在早期就关注到HDL-C降低,能够通过各种治疗方式来升高它的水平,可能临床获益更大,当然这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C-反应蛋白(CRP)评价如何反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徐运教授:C反应蛋白是反映炎症的一个指标,它不是一个特异性的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感冒、身体其他炎症等也会引发CRP水平升高。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有炎症参与,所以经常会通过观察CRP的水平来看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活动情况,尤其有易损斑块或者栓子脱落时,CRP水平会明显升高。

已有不少研究证实了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CRP水平,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这也说明了他汀类药物能够减轻血管的炎症反应,这种抗炎反应虽然和降脂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抗动脉粥样硬化,但这种作用并不依赖于其降脂水平。

至今,CRP能否作为一种预测因子或是标志物来预测卒中或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转归,或是评价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临床上有些患者始终存在颈部血管易损斑块,临床症状也会加重或有反复,这样的患者如何治疗?

徐运教授:在临床上,只要发现有易损斑块,如果治疗不选择血管内介入或者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时候,即使血脂水平不高,也要启动强化他汀治疗,而且要长期持续治疗,通过他汀来稳定或者逆转斑块。同时进行一个长期的随访,通过TCD等来观察斑块的发展变化,以调整相应的治疗策略。同时要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不健康饮食等,因为这些危险因素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加重病情。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对伴有高胆固醇血症或CHD等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因证据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如何进行二级预防?

徐运教授:这种病人在临床上属于极高危的病人,需进行综合性的二级预防,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伴有高胆固醇血症或是冠心病,一定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加强化他汀治疗,其中调脂治疗时,LDL-C的目标要降低到80 mg/dl以下,降幅要大于40%。另外,要积极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