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提供学术支持

贯彻分层理念 发挥他汀的卒中预防优势

2011年07月31日10:18 来源:好医生网站
                                      北京天坛医院  董可辉

病例1摘要

    患者,男,59岁,在慢跑时突感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并摔倒在地。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眩晕等不适感觉。患者休息片刻后站起时再次摔倒,遂被送至医院急诊。

    患者既往可疑高血压史5年,未接受正规治疗,自称平素血压130/80 mmHg。有长达40多年的吸烟史(>20支/日),饮酒史>30年(啤酒1瓶/日)。无家族史或其他特殊情况。

    急诊查体:血压120/75 mmHg,左侧肢体肌力3级。CT示右枕叶低密度灶、右半卵圆区小而低密度灶。给予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治疗,24小时后症状加重,肌力0级,收住院治疗。入院查体:血压130/80 mmHg,神清,左下视野缺损,其余颅神经基本正常。左侧肢体肌张力低,肌力仅0级,左偏身痛觉减退。NIHSS 9分。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TG 1.14 mmol/L,TC 3.73 mmol/L,LDL-C 2.28 mmol/L,HDL-C 1.42 mmol/L。

    颈部血管超声:左右颈动脉分叉处IMT=0.8,内膜面毛糙,未见斑块,右颈动脉阻力高,流速偏慢。头颅MRI和MRA示分水岭梗死、颅内动脉狭窄。

思考一    未确诊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血脂水平“不高”者,是否有必要接受他汀治疗?

专家建议: 依据危险水平贯彻他汀分层治疗

    该患者长期吸烟,诊断为分水岭梗死和颅内动脉狭窄,根据《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专家建议》,应归为极高危人群。LDL-C水平2.28 mmol/L,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尚在正常范围内,但对于极高危人群,则高于LDL-C目标水平[<2.1 mmol/L(80 mg/dl)]。因此应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使该患者LDL-C达标。

    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人群,应按照《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专家建议》进行危险分层并区别对待,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这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重要原则。

    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众多,有些是常见和可纠正的,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心房颤动、不良饮食习惯、运动量不足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决定了干预手段和强度的不同。对于每一种卒中危险因素的干预,临床医生都要根据“危险分层”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对于缺血性卒中高危人群,医学教育和改善生活方式已远不足以阻止患者滑向卒中深渊,此时强化药物治疗就成为必要手段。以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使LDL-C达标最为关键。

    在综合众多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专家建议》将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分为三个层次(见图1):(1) 极高危Ⅰ:应立即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用强化降脂剂量。以辛伐他汀(舒降之)为例,需使用40 mg/d以上剂量,使LDL-C降至2.1 mmol/L,或LDL-C降低幅度>40%。(2)极高危Ⅱ:应根据胆固醇水平使用他汀类药物。当LDL-C>2.1 mmol/L时开始使用他汀类药物,剂量和目标值与极高危Ⅰ相同。(3)高危:当LDL-C水平>2.6 mmol/L时开始使用他汀,使用标准降脂剂量,使LDL-C降低30%~40%。以立普妥为例,给药剂量为10~20 mg/d,LDL-C靶目标值为<2.6 mmol/L。


                                  图1 脑卒中/TIA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分层应用

思考二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立即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否适合?

专家建议: 在充分合理应用抗血小板等药物基础上,他汀治疗越早越好

    他汀类药物除降脂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内皮功能、减少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等降脂外效应。因此,卒中急性期应尽早使用他汀类药物。

    多项研究表明,急性期使用他汀可显著改善卒中患者临床预后,提高治疗依从性。UCLA研究显示,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者与未使用者相比,48小时内死亡率降低80%,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对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回顾分析发现,与无高胆固醇血症或未使用他汀类药物者相比,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90天内死亡率降低,高胆固醇血症但未使用他汀类药物者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在一项针对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干预组发病即给予降脂治疗(90.9%使用他汀),其住院期间临床恶化率和90天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研究均提示,降脂治疗(尤其是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治疗作用,可改善患者预后。

    基于上述理论和证据,目前有关缺血性卒中后他汀类药物的用药时机,主流观点是“越早越好”。而且,提高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提高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质量的关键,是缩小指南与实践之间差距的有效手段。

    对于该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依达拉奉和进行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参照《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TIA专家建议》,建议给予辛伐他汀40 mg/d。嘱患者出院后戒烟,坚持康复锻炼,继续服用阿司匹林0.1 g/d,辛伐他汀40 mg/d。

病例2摘要

    患者,女,67岁。因“突发言语含糊、左侧肢体无力”以脑梗死收入院。既往高血压史十余年,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40/85 mmHg左右。无吸烟和饮酒史,无心脏病和糖尿病史,有高血压家族史。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正常。TG 2.93 mmol/L,TC 5.64 mmol/L,LDL-C 4.97 mmol/L,HDL-C 1.0 mmol/L。

    颈部血管超声:双侧颈动脉管腔通畅,内膜面毛糙,未见明显斑块,双侧颈动脉流速偏低。双侧椎动脉管腔通畅,内膜面毛糙,右椎动脉走行扭曲,未见明显斑块。头颅MRI:右侧基底节区梗死,皮质下白质病变。

    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后,嘱继续服用阿司匹林0.1 g/d,硝苯地平30 mg/d,辛伐他汀40 mg/d,辅以康复锻炼。出院后3个月随访,肢体肌力基本恢复,血压、血脂控制良好。复查血脂:TC 1.35 mmol/L,TC 3.84 mmol/L,LDL-C 2.56 mmol/L,HDL-C 1.1 mmol/L;肝功能正常。

思考一    血脂已达标的患者,是否应当停用他汀类药物?

专家建议: 他汀治疗贵在坚持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已得到证实,使用时间越长可能获益越多,并可通过定期监测和随访对药物副作用加以预防。

    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在不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及药物干预的情况下,胆固醇代谢异常不会自动消失,所以必须给予长期干预。如果经过他汀类药物治疗,LDL-C水平下降,提示治疗有效,就应该坚持用药,否则停药后血脂必然重新升高。

    多项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者的获益更大。对58项他汀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显示,LDL-C降低幅度越大,治疗时间越长,缺血事件减少程度越显著。这些研究均提示,他汀使用时间“越长越好”。

思考二   高危患者长期使用他汀是否安全?

专家建议: 长期他汀治疗安全性较好

    不论是近20年的临床应用情况,还是大量研究证据,均显示长期使用他汀是相对安全的。在已上市的他汀类药物中,严重肝毒性少见,未发现使用者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上升。他汀引起的肌酶升高与剂量无关,目前临床使用的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损伤风险很低。

    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程度与剂量有关,但呈非线性关系。同时,使用固定剂量他汀,LDL-C也相应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荟萃分析显示,他汀用于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不会增加脑出血。SPARCL研究中,他汀类药物用于卒中二级预防虽然使脑出血轻微增加,但卒中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事后分析提示,出血性卒中风险的增加与患者年龄、未控制的高血压、出血性卒中史等个体情况有关,而与LDL-C水平无关。

    总而言之,临床医生应建议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充分合理应用其他药物基础上,长期持续地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在兼顾安全性的基础上,使LDL-C水平长期控制在目标值内,从而更有效地减少缺血性卒中/TIA的复发风险。

    他汀类药物是否能使老年人群同样获益以及长期治疗的安全性,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近年公布的SAGE、TNT和 MIRACL等临床研究结果以及一系列汇总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老年高危患者同样能够从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中获益。随着年龄增加,肝酶异常等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有所增加,但研究结果也提示,选择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在保证获益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权衡使用他汀的风险与获益后,专家的建议:阿司匹林0.1 g/d,硝苯地平30 mg/d,将血压控制在130/85 mmHg以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他汀类药物治疗利远大于弊),辛伐他汀40 mg/d长期治疗,饮食控制,适度锻炼,定期监测临床症状、肝肾功能和肌酶等。
 

所有文章均来自互联网,若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告知。